“这是我大学四年上过的
最有意义、最有趣的一门课”
“这门课让我一直在思考
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什么样的事”
“谢谢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知识
还一直致力于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这些清华同学发表的
教学评价对象是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副教授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获得者
伍珍
20年前
她从湖南山村考入北大
因为个体成长的境遇
意外邂逅了心理学
找寻到人生passion(激情)所在
10年前
她回国入职清华
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蜕变
秉承“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让更多学生
“从她的课上爱上心理学”
伍珍主持心理系开学典礼
找到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
伍珍出生和成长在
湖南衡阳一个叫广元的偏远山村
儿时的记忆里
起早贪黑、翻山越岭
和父母一起去集市上卖树时
早餐摊上3毛钱的包子都显得太过奢侈
但她心里却一直惦记着
买一本几块钱的词典
那时的伍珍
喜欢读《平凡的世界》
“苦难中长大的孙兰香考上了大学
我也一定要走出去”
别无所选的她
犹豫再三后
剪掉了自己珍视的长发
“因为卖头发可以换钱
当时的我太想买本词典了”
为了多卖点钱
她直接剪了一个寸头
正是当时处处碰壁的拮据
成为她求学求知路上最大的动力
经过粗粝生活磨练的她
以无比坚定的韧性和努力
在2005年
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大二时的伍珍
大学期间的伍珍
曾一度因为成长境遇带来的个体差异
陷入焦虑和迷茫
是一门心理学专业课
让她找到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方法
并决定将心理学
作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
在伍珍心目中
心理学就像《小王子》中
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
无关刻意挑选
只因悉心浇灌的陪伴与付出
才成长为其生命中的
“passion”所在
2015年
伍珍从爱荷华大学博士毕业后
选择直接回国
来到清华
成为一名青年教师
这段成长经历
始终激励着伍珍
心怀赤诚投入教育事业
用心守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教学相长的“有趣”,她全都在意
作为青年教师
伍珍不仅要顺利完成
从在导师的指导下做研究
到成为努力开拓创新的独立研究者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
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蜕变
在教授每一门课的过程中
在指导学生攻关每一个研究课题的实践中
她都在反复思考
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她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
都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知识
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塑造自我价值并回应社会关切
伍珍和同学们课后合影
10年,40余门课程
年均授课时长超过180个学时
多次获全校教学评估前5%
在她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她提出并实践了
“启思・致真・修远”教学方式
让理论学习、学术研讨和实践应用
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逐层递进
“小凯的解释风格注重
内在、永久、普遍的因素
他在实验中犯了一个错误
小凯最有可能对自己说什么?”
这样扎根生活情境的问题
是伍珍“普通心理学”课程上
给同学们留的作业
在低年级的“启思”阶段
她注重帮助学生
建立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
通过生动的课堂讲授和思维启发
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落地
让同学们“看得懂、用得上”
引导学生理解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从她的课上爱上心理学”
“使用ChatGPT会让人更笨还是更聪明?”
“拥有不会出错的记忆是更好还是更坏?”
如辩论赛一般火热的讨论
时常出现在伍珍的心理学讨论课上
在“致真”阶段
伍珍强调学术研讨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利用研讨和写作训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质疑既有观点
在课程研讨中积极寻求新的答案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她还创新了TREW模式
(Thinking-Reading-Evaluating-Writing
思考-阅读-评价-写作)
通过大班理论讲授与小班研讨相结合
精心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
每一个教学环节
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伍珍在“普通心理学进阶”小班研讨课中
一位上过伍珍“普通心理学进阶”课的同学
道出了直观感受
“我发自内心地认为
这是大学四年里上过的
最有意义、最有趣的一门课
这门课上我发言的次数
或许比其他课程加起来还多
每周二的课堂讨论
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之一”
在高年级的“修远”阶段
伍珍更侧重于培养
学生的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前沿创新研究:社会情感智能”(1)(2)课程中
她以“一对一”形式
帮助学生解构科学研究步骤
在真实的学术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学们不仅能选择
真正感兴趣的研究话题进行探索
还能在研究的每个环节
得到老师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建议
伍珍带学生去医院开展心理学实践
“老师能记住课上每个同学的研究内容”
2020级外文系本科、2024级心理系直博生
戴逸清
正是从选修课开始学习心理学
跟随伍珍开展了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最终确认科研志趣所在
选择从外语跨专业到心理学
“是好老师,更是值得一生信赖的朋友”
十年来
伍珍秉承“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以温暖细致的教学风格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
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
伍珍与课题组同学在组会后合影
课堂内外
她以超强的共情能力
温柔地承接住
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阵痛
曾有学生动情回忆道
“大一时,我曾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是伍老师那句真诚温暖的
‘我很想帮助你’
让我看到裂缝中的光
她是我长这么大遇到的内心最柔软的人”
十年前,有一位电机系的同学
因兴趣所致选修了“普通心理学”
毕业多年后
还专程返校探望伍珍
“伍老师不仅是一位好老师
更是值得一生信赖的朋友”
伍珍与同学们一起拍摄毕业合影
这些欣慰与感动
成为伍珍从教路上的闪烁星光和真切幸福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
在她看来
爱是教育的灵魂
这始终激励着她
以满腔赤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如今
她不仅是一名始终活跃在一线教学
坚持教学创新的青年教师
还担任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副主任
主管本科教学工作
她坚信
教育教学既要有科学严谨的刻度
也要有人文关怀的温度
这不仅是
知识的传授、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更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
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伍珍和课题组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术论坛
她常常跟学生说
“做学术最大的快乐
是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可以为你所在乎的人和事
作出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贡献”
即将在清华园开启
下一个人生十年的她
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影响更多学生
力求成为一名
立德树人、崇德尚业的优秀师者
“愿更多人能够找到
属于自己的这份独特”
文字|卢亦宁 陈韩梅
图|受访者提供
排版|杨帆
编辑|陈韩梅
责编|苑洁
审核|刘蔚如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来清华,你的大学生活将是这样
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清华祝你,毕业快乐!
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清华团队重要突破!Nature+1
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
配资公司官网首页,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