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撤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利用朝鲜战争爆发,大陆对外要支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抗敌,对内要抓紧时机进行土地改革和清除匪患等项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海防力量相对薄弱的时机,不断派遣兵力对大陆进行规模不等的登陆窜犯。
在这一时期,台湾当局较为集中进攻窜犯的目标,大多在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
其目的主要为,一是牵制我军解放沿海一些尚未解放的岛屿,二是企图夺回被我军解放的远岛、孤岛,以充做'反攻大陆'的作战基地。由于当时我军在沿海地区才初步建立防务,地方政权亦刚刚成立,海匪的嚣张气焰没有受到打击,故尔,台湾国民党军频繁派遣兵力对我海防守备部队进行登陆攻击。
如1949年12月下旬我军胜利结束广西战役后不久,1950年1月15日,国民党军即窜犯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半个月前,敌余汉谋部62军的3个师残部即在此被歼一部,对这股企图'杀回马枪'的国民党军的窜犯,我军守备部队立即调集兵力,给予狠狠的打击,除副师长陈洪良及160余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
10天后,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又派出以龙谈、龙岩'两龙'为首的'游击队'登陆,结果被我军聚歼于平和、南靖地区,捕获其少将司令贺少良以下100余人。
3月15日,占据大陈岛的国民党军派出以王相义为首的所谓'浙南突击第一大队'900余人,乘船偷渡,在浙江省温岭县松门地区沿海登陆。发现敌情后,我温州军分区警备6团1营和该县县大队一部当即组织兵力阻击,击毙击伤其100余人。战斗中,我军增援部队2个团赶到,将这股窜犯之敌打得落花流水,除少部分突围下海逃窜外,大部分被歼灭。
5月13日,由台湾乘船出发的'山东地区人民反共救国军第二纵队'104人,在山东省胶南县大珠山地区登陆,但他们一踏上大陆,即被百倍警惕的当地军民发觉,不等其站稳脚跟,便受到一阵猛烈火力的'款待',17人被打死打伤,77人只好举手投降。
1950年上半年,我东南沿海军民在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的鼓舞下,不论敌之小股登陆偷袭,还是敌之正规军的大规模武装窜犯,始终坚持了军民联防固守海防前线的作战方针,给登陆窜犯之敌狠狠打击。
1950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根据台湾当局的一系列军事动向,下达了'加强沿海各区警备,严防匪特登陆'的指示,同时还对敌占岛的国民党军实行'敌占我歼,再占再歼'的作战方针。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悍然命令其第7舰队及第13舰空队进驻台湾。朝鲜战场的复杂局面,使原本担心我军会渡海解放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似乎胆子又壮了起来。他们调整指挥机构,将台湾、澎湖、金门等地的部队予以整编,将原有的20个军的番号缩编加强为12个军又6个独立师,还将收编的海匪武装'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改编为'中华反共救国军'。
经过整编军力,台湾军事指挥机构在福建、浙江沿海未被我军攻占的20多个岛屿上部署了7万余人的作战力量,其中有6万余人的正规军驻扎在最易受到我军攻击的金门、马祖两岛。
根据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我沿海前线部队积极充实粮弹,修筑工事,同时采取了反击与进剿并举的态势,对于撤逃到海岛的残敌进行围剿,在已攻占海岛上抗击其回窜,避免了处处分兵、消极防守的弊端。
1950年6月2日,浙江披山海匪首领吕渭祥率敌600余人,乘我军驻守部队换防之机,突然登陆对玉环岛坎门镇实施偷袭。
我守岛部队步兵74师220团8连及随后赶来的增援部队立即组织反击,歼灭这股凶悍海匪100余人,其余之敌人见我军防守严密,再战恐难脱身,只得仓惶逃往海上溃退。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及海匪的猖狂进攻,我军还多次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将其立足点﹣﹣被占岛屿一一拿下。
1950年7月12日,我军步兵62师的2个营兵力分乘两艘登陆艇,在4艘炮艇的掩护下,乘敌从披山和一江山岛秘密调遣兵力增防大陈岛之机,利用黑夜渡海,攻上披山岛。此次战斗,我军共歼敌500余人,击沉敌炮艇1艘,缴获炮艇、机帆船各1艘,帆船2只。
在这一年的夏季,我军驻浙部队还剿灭北麂岛敌守军600余人,而驻闽部队则进袭了西洋、浮鹰两岛,驻粤部队在进攻中攻占了南鹏岛。
解放军攻防结合的战术,使台湾当局借登陆窜犯扩大其政治影响,配合国际反共势力侵略朝鲜的玩火行动一再受挫。
然而,台湾当局不甘失败仍然硬着头皮坚持武装窜犯大陆。
1950年11月20日凌晨,曾受到我军沉重打击的披山海匪吕渭祥,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及充实武器装备,又率800余众,分兵3路再度偷袭我玉环岛。当时,我守岛部队因兵力不足,被这股海匪武装攻入玉环县城及占领了该岛大部分地区。但我军少数兵力仍然与登岛之敌展开了殊死战斗。玉环县警备大队的2个班,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奋勇杀敌,独立阻击海匪进攻达7个小时。为增援部队的赶到赢得了时间。得悉海匪登岛的消息后,我军驻守楚门地区的步兵61师183团的2个多连部队,当即起程,徒涉20多里的海峡浅滩,登岛投入激战,经过我军增援部队和守岛部队的6个小时的协同作战,一举歼敌180余人,击溃了吕渭祥的残部,重新夺回了玉环岛。
1951年初,朝鲜战局急剧恶化,美军及其李承晚部队开始向中朝军队发起全线进攻。在这种形势下,台湾当局又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调集军力向大陆展开大规模窜犯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1951年1月13日,毛泽东电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南军区陈毅、邓子恢等领导人,指示他们要根据朝鲜局势以及台湾当局可能对大陆厦门、汕头等地大规模进犯的情况,拿出对策。中央军委也向这两大军区发出了要'确保重点、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具体指示。
在我军调整了兵力部署,加强了重点地区和岛屿'的保卫后,台湾当局自知派遣大部队窜犯占不着便宜,于是决定停止实行大规模进犯大陆的军事行动,仍然以小股武装的形式窜扰我边海防地区为主。
但是,长时期地'小打小闹',已经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不改变打法,其最后下场不会比原来的强。为此,台湾军事当局一改往日以窜犯沿海地区为主的作战形式,把活动舞台由沿海拉到了内陆山区,将'海上阵
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地'移至'山区根据地'。
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台湾当局除继续利用海匪武装打头阵外,还专门成立了'敌后工作委员会'和'大陆游击总指挥部'等长期工作机构,妄图在美国顾问对匪特分子进行了游击战训练之后,再次掀起'反攻'的'高潮'。
为了实现建立'敌后游击区'的黄粱美梦,1951年6月至9月,台湾当局4次派遣6股共800余人的武装匪特,在南到广东海南岛的琼东县,中为浙江的象山、乐清县和北至福建的惠安县等漫长的海岸线上,先后登陆窜犯,但均被严阵以待的我当地军民一举歼灭。
一上岸就挨打,回回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可是时间长了,敌人也学'聪明'了。他们开始与我军'斗智'。
如1951年9月上旬,在敌占岛﹣﹣乌丘岛盘踞的'福建省反共救国军'370余人,在原国民党仙游县警察局督察长、'泉州纵队司令'陈令德和原国民党德化县县长、'永安纵队司令'陈伟彬的率领下,分两股在福建惠安县登陆并于第二天越过福厦公路,打算流窜到戴云山区,在我内陆地区建立'游击区'和'根据地'。准备长期与我军周旋。
陈令德率领的'泉州纵队'和陈伟彬率领的'永安纵队',均系台湾当局聘请美国军事顾问进行强化训练并给予'全美式'装备的精悍匪特组成。
登陆后,'泉州纵队'居然凭借势火力,一路连续摆脱了我地方民兵的阻击,向着既定目标戴云山进窜。而'永安纵队'更是阴险狡猾,全部伪装成解放军,一路冒充我'剿匪'部队,使一些地方民兵和群众被其诱杀。
台湾当局的内窜作战,正中我军'诱敌深入'的'口袋战术'。正当这两股匪特武装做着在戴云山安营扎寨的美梦之机,却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军预设的包围圈中。
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1951年9月6日和7日,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亲临战区,指挥这场围歼战。
'泉州纵队'和'永安纵队'在习义路、东山寨和七丘山、白洋山等地被我军74师、87师和地方武装的23个连队、9个区中队以及几个县的上万名民兵分割包围。9月7日,'永安纵队'司令陈伟彬在七丘山的围歼战中被我军战士击毙,其属下只得分散逃窜。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匪特武装的成员毕竟经过严格挑选和精心训练,其狡猾程度,非一般土匪可比。
在我军的天罗地网中,少数匪特竟然想出假扮民兵押解俘虏的模样,妄图蒙混过关,但最终还是被我围剿军民揭穿全部生擒。
'泉州纵队'司令陈令德,在战斗中只身逃跑,而后装扮成化缘和尚'云游'以躲避搜捕,直到9月15日,在逃窜路上被我村村设岗、路路放哨的民兵识破而做了阶下囚。
经过我福建晋江地区军民历时半个多月的全力清剿,这两支曾不可一势的匪特武装,除8人从海上逃跑外,全部被歼或被俘。
台湾当局内窜建立'根据地'的企图,又一次遭到惨重的失败。
胡宗南亲自挂帅'以大吃小'1951年,国民党军事当局小股登陆、小股内窜等袭扰活动均以惨败而告终。为此,自1952年开始,他们决定既然'小的'行不通,那么干脆来'大的',制订出了一套'以大吃小,速进速退'的战术。所谓'以大吃小,'即动用几倍或数10倍优势兵力,在其海、空军的协同下,突然袭击我军防御力量薄弱的海岸突出部分或沿海岛屿,力争歼灭我军守岛小分队,一俟我军大部队赶往增援,便迅速撤离,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一直延用到第二年在进犯我东山岛遭到惨败后方才停止。
1952年3月28日,驻防大陈岛的胡宗南部1000余人,突然进犯我临海县白沙山岛。该岛守备部队仅有1个排,但战士们在敌强我弱的险恶形势下,英勇阻击,毫不畏惧,终于坚持到增援部队赶来,歼敌200余人,保住了这个海防前哨阵地。
1952年6月10日,胡宗南亲自率领所部1200余人,突然袭击我温岭县黄焦岛。在国民党军10倍于我的情况下,驻岛解放军62师186团9连指战员,坚守要点,与进犯之敌激战18小时,并配合增援部队将未来得及上船撤逃的敌军全部消灭。这一仗,我军以伤亡46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310人的重大战果。
1952年12月14日,我驻福建漳浦县大鳌的某部边防排,在遭到10几倍以上的敌军偷袭中,打得灵活主动,歼敌100余人,并与增援部队一道展开追击,杀得登陆之敌抱头鼠窜。然而,既然是'以大吃小',国民党军也的确得手过。
如1952年10月11日,驻防金门岛的敌14师和75师各派遣两个团并纠集海匪突击大队,以9000余人的优势兵力,在8架飞机的掩护下,大举进攻我南日岛,我守岛部队的1个连兵力,面对强敌,激战了一整天,最后因寡不敌众,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南日岛失守。
10月11日夜间,我增援部队赶到后,立即与占岛敌军展开浴血厮杀,虽毙伤敌数百人,但还是失利。在历时3天的激战中,我军共损失了1300余人。10月13日午夜,敌军害怕我军再度发起攻击,全部撤离南日岛。
战后总结这一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主观上轻敌麻痹,事先已得悉敌将进犯,但未及时处置。在敌登陆后,又发生了判断错误,指挥不当且增兵数量不足,导致了被敌各个击破。当然,船只不足,通信联络不畅以及沿海地区缺乏机动道路,也是重要原因。
国民党军另外几次得手为袭击我福建蒲田县湄洲岛和浙江平阳县乌岩及雾城等地,使我军和当地群众先后受到一定损失。
'以大吃小'尝到了一点'甜头'之后,台湾当局自以为得计,公开向全世界宣布,有了这几次得手,1953年,将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反攻年'。
1952年12月在台湾召开过'战略会议'之后,从次年开始,其果真次次使用这种战术。
1953年6月19日夜,胡宗南再度带领1600余名敌兵,分乘50余艘帆船和机帆船,在9艘炮艇的掩护下,对我羊屿、大小鹿山和鸡山等四地区实施突然偷袭。
负责守卫羊屿的我公安50团9连3排和步兵60师野炮连1个班,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顶住了敌人8次冲击,并组织了6次反冲击,始终牢牢地坚守住了该岛的东北角阵地。
守卫小鹿山的我179团1连,在该岛多次阻击了敌人的轮番冲击之后,因主峰阵地被敌占领,只得向大鹿山我军阵地后撤。小鹿山岛失守后,国民党军紧接着向大鹿山发动了7次进攻,但均被击退。
小鹿山岛失守后,我军指挥机关要求作战部队,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一定要坚守住大鹿山和鸡山两岛。并把兵力集中于羊屿岛,待守住该岛后,再抽调部队围歼占据小鹿山的敌军。
我增援部队登上羊屿后,很快与原守岛的部队一道将敌击退。
1953年6月21日上午,我军从大鹿山向小鹿山发动反击,敌人见无法阻止解放军的攻势,竟扔下担任掩护任务的两个排不顾,拔腿开溜。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歼敌730人,击伤敌舰艇5艘,击沉船只12艘,胜利保卫了这4座前沿海岛。
台精锐主力'东山'撞破头1953年7月15日傍晚,敌金门防卫部上将司令长官胡琏率国民党军45师主力、18师53团和由海匪组成的第一、二突击大队等部,乘着暗夜乘舰艇悄悄出航。解放军福建军区侦悉敌人这一隐秘动态后,当即命令前线海防部队进入战斗准备,以应付敌之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犯。
福建军区31军领导接到电令后,迅速派步兵91师272团赶赴漳浦旧镇集结待命。
此刻,我驻守东山岛的公安80团1、2营及迫击炮连也奉命进入阵地,岛上八尺门渡口的水兵1团1连,则积极开始输送部队进出岛和转移东山县地方人员出岛。
1953年7月16日拂晓,受胡琏指挥的国民党正规军1万余人,在其海、空军的配合下,向我东山岛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
激烈的战斗从凌晨4点多种打响,到5点钟左右,进犯的敌军已从东山岛的亲营、白埕、湖尾等几处地方登陆。
金门国民党军部队登陆后,其主力立即兵分两路,向我守岛部队的核心阵地牛犊山和五爹山、公云山实施重点突击,其余兵力则向东山城和陈城方向进攻。
在这次进攻东山岛之前,胡琏曾做过周密的作战行动部署,决定动用伞兵部队参战,使这场战斗成为真正的'立体战争'。
战斗打响后不久,敌两个伞兵中队在东山岛后侧八尺门渡口附近的后林地区实施空降,妄图切断我军的退路并阻止我增援部队进岛作战。
担负守岛任务的我公安80团团长游梅耀,在敌大举进犯面前,冷静分析了敌人的进攻态势,根据地形情况,决定指挥部队坚守待援。
游梅耀的作战方案得到了上级指挥机关的同意。31军领导指示公安80团立即收拢部队,坚决守住岛上的核心阵地。并命令该军272团火速赶往增援。
1953年7月16日晨6时,福建军区命28军82师及军榴炮团、军区高炮营等部队立即开赴战区。
当天,中央军委电令驻防广东黄岗地区的解放军41军122师也北进增援。
东山岛的守卫战,牵动了福建广东等大陆地区的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心,他们组织车辆、船只、民工和大批物资支前,使我军的增援作战准备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按照我军上级指挥机关的部署,驻守东山岛的公安80团的前沿分队,在滩头杀伤部分登陆敌军后,边撤边打,顽强抗击敌军的前进攻势。80团6连1排的一个班在南埔地区炸毁敌两辆水陆坦克后,安全撤回主阵地。这个排的其余战士在回撤途中被敌团团包围,战斗中,副班长黄飞龙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接过重机枪横扫敌群,掩护全排突出险境。当子弹打完后,一群敌兵蜂拥而上准备活捉这名'共军'射手时,他毅然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亲营地区,1连(欠一排)亦被10倍于己的登陆敌军包围,但为了给主力部队抗击敌人进攻争取时间,他们与围困之敌血战两个多小时,在大部分干部战士牺牲的情况下,依然死死地拖住敌军不放。
在港西地区,由东山县武装部长带领的一支民兵队伍,配合部分80团前沿分队行动,在敌人重兵冲击,坚守阵地5个小时,直到增援部队赶到。
在东山岛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直到16日上午8点多钟,敌军方才接近公云山、五爹山和牛犊山我军核心阵地的前沿。
在敌军从正面向我核心阵地推进的同时,敌伞兵部队已在我后方的八尺门渡口附近实施空降突袭。我军水兵一连在后林村民兵的支援下,以机枪和步枪组成对空火力网,给敌伞兵以沉重的打击。
敌部分伞兵降落后,即抢占了后林西面的一个高地,并组织火力和人员向渡口水兵一连的阵地进攻,水兵们深知失去渡口就意味着切断了东山岛与大陆的联系,无论如何不能让这条生命线被敌军控制。
由于八尺门渡口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6日上午10时半左右,奉命增援的31军272团先头赶到的3营登岛,一鼓作气拿下了对渡口安全威胁最大的59·3高地,并于当日下午1时30分在随后登岛的3连的配合下,将敌伞兵部队大部歼灭。'
渡口保住了。我增援部队和作战物资源源不断登岛。但是,敌军并未因此而放松对我核心阵地的压力,相反拼命加快了进攻节奏。
16日傍晚,1000余敌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首先向公云山我军主阵地轮番攻击。守卫在这里的是公安80团2连,在10倍于己的敌军三面围攻之下,坚守堑壕和土木工事,连续打退敌18次冲锋,坚持到272团12连的援兵赶到,并继续与敌血战。
公云山战斗,我军这两个连队总共打退登岛国民党军的大小进攻31次,歼敌413人,取得了在该地区防御作战的重大胜利。
此刻,向我牛犊山进攻的敌军主力部队,尽管曾一度攻占了我前沿地区的部分表面阵地,迫使我军转入坑道内进行抗击,但却始终没有能够损伤我核心阵地。而我军80团5连的一班机枪组,则在战斗中创造了毙伤敌200余人自己却秋毫未损的奇迹。
向五爹山进攻的敌军,其命运也与另两股敌军无二,虽然屡屡发起冲击,但就是无法向前突破。
16日23时,敌指挥机构在3路主力部队进攻均无大的建树的情况下,决定加强兵力,孤注一掷,将一直充做预备队的53团投入战斗,妄图以此在天亮前拿下我军这3处主阵地。
然而,台湾军事当局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7月17日凌晨,我军增援部队272团接替了公安80团的阵地,而28军的82师和41军122师先头团等大部队已渡海进入了东山岛。
41军122师先头团﹣-365团登岛后,即于凌晨5时向五爹山方向的敌军展开攻势,以减轻我主阵地的压力。28军82师244团登岛后亦以迅猛的动作从左翼发起冲击。
登岛后曾一度幻想凭借优势兵力攻占东山岛的国民党军,此时已感到战局正朝着于已极端不利的方向发展,为避免被我军分割包围,遂决定收拢部队,寻找有利时机尽快突围回撤。
鉴于敌军已经动摇和准备溃逃,福建军区指挥机构果断地决定,不待增援东山岛的部队全部到齐,即刻命令已登岛部队向敌军发动全面反击。
反击作战的具体部署为:我登岛部队分西、中、东三路方向出击,最后聚歼登岛之敌于湖尾以西地区。
西路攻击部队由41军122师365团与121师361团组成。
因此路方向的国民党军部队担负着掩护主力部队回撤的作战任务,故尔拼死凭借险要地势顽抗。
当我244团追击到柯塘山时,遇敌两个连兵力的阻击。敌人居高临下,而该山又陡又滑,担任攻击任务的该团2连2排,两次发起冲锋后,即仅剩下能够坚持战斗的9个人。再度攻击时,又被敌构筑的地堡火力打得难以行动。
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眼见追击受阻,这个排五班长张学栋,为了保证进攻的胜利,决心与敌血战到底,不顾随时都可能牺牲的危险,端起机枪直扑敌阵,直冲到敌地堡火力点10米处时,浑身上下已7处负伤。张学栋随手向敌堡投去一颗手榴弹,将敌机枪炸哑,当他艰难向前爬动的时候,敌人火力点的机枪又响了。这时,伤势严重的他,在手榴弹和机枪弹夹里的子弹全部打光了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的犹豫,一面呼喊战友们勇敢冲锋,一面挺立起来,朝着敌人地堡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死死地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为战友们夺取柯塘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53年7月17日下午6点,我军三路反击部队逼近了湖尾沙滩。
登岛的国民党军士兵,眼见大势已去,唯恐被我军歼灭,纷纷拥向海边,争相夺船逃命。而前来接应的敌海军舰艇上的官兵,见状也慌了手脚,有的未等装满溃逃的敌兵,便抢着起航急驶。结果,被扔在沙滩上的部分国民党军士兵只得向我反击部队举手投降。
1953年7月17日下午7点,保卫东山岛的战斗胜利落下了帷幕。
(全文完,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公司官网首页,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